消毒可以说是医院消毒供应室乃至整个医院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起到杀灭微生物,防止细菌病毒感染,预防传染病传播的目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消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有关消毒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完全了解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消毒”方面的小知识,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消毒中不至于弄错。
我们先来看看有关“消毒”方面的基本的一些名词解释。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了解了这些,我们在来看看有关消毒因子作用水平问题。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了解了以上知识,在来看看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
是不是所有的卫生物都对消毒产品很敏感呢?看过下面内容我们就能知道啦!
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7)肮毒(感染性蛋白质)。
以上内容大家都明白了吗?希望以上有关消毒的知识,让大家在这方面有更多认识,也能在日常生活消毒中更好的帮助和服务大家。
销售服务热线:400-029-2090
公司总台电话:400-029-2090转4
售后服务专线:400-029-2090转3 17316607625(微信同号)
官方邮箱地址:xd@xindianmedical.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XD83336449(或公众号搜索“信点医疗”)
公司营销中心地址:中国•西安高新区高新一路25号创新大厦N701-7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