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空气中存在三类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污染及物理性污染。其中生物性污染是影响最快、影响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污染。
微生物在室内滋生、繁殖后污染空气,可引起人们出现眼刺激感、过敏、哮喘、皮炎以及病态建筑综合症,甚至可导致死亡。目前,室内微生物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室内空气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飞沫,人在深呼吸、说话、打喷嚏时,会将寄生于人口腔、咽喉部位的微生物以飞沫的形式散布到空气中;二是人的皮屑与尘埃,据测算,每个皮屑上平均含菌量达4万个,随着人在室内的活动,皮屑与尘埃可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特别是家中有病人时,在空气中可查找到相应的病原菌;三是通风换气过程室外空气进入室内所携带的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灯要正确使用,否则会带来较严重的危害。常见的危害有:一、对皮肤的损害。暴露在紫外线消毒灯下,皮肤可引起红肿、疼痛、脱屑等改变。二、对眼睛的损害,紫外线消毒灯可引起眼睛的结膜炎、角膜炎,眼睛出现红肿、疼痛、流泪的现象,长时间应用,很可能会诱发白内障。所以,在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房间内尽量不要有人。
化学方法常用空气喷雾与熏蒸,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GB/T36758-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中明确指出了次氯酸水可用于空气消毒,具体如下:
东京大学的Hakimullah等研究了次氯酸水喷雾对流感病毒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采用50,100和200ppm HOCl溶液喷雾30s,可使AIV浓度降低1000倍以上。
郑中华等研究了采用30ppm的微酸性次氯酸水对37m?的空间进行消毒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经除菌雾化器雾化并作用120 min,对密闭空间空气中自然菌平均除菌率可达到90%以上(增加适用浓度可降低作用时间)。
2013年国立台湾大学的Chi-Yu Chuang等采用无隔膜电解的方式制取50ppm的酸性次氯酸水,并在空气交换率为1.0次/h的情况下,采用次氯酸水进行雾化,以验证次氯酸水对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λ 病毒的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无隔膜方法制取的次氯酸水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